MacBook使用体验

第一天晚上(7.18)

因为是中午到的,下午又要去实验室,只拆开了电脑进行了简单的配置,白天没怎么用,晚上六点左右才开始正式使用。首先安装了基本的软件(QQ、微信、MS套件等等),体验了非常好奇的随航sidecar功能,个人体验非常好,感觉如果想要保护好MacBook,还需要购买一个内胆包,避免出现划痕。碰到了一个问题,由于M1没有网线接口,所以需要用拓展坞进行连接,但使用了两个拓展坞后,出现了无反应和连接上无法识别的问题,估计是驱动的问题,这几天在京东上找下适合MacBook的拓展坞,其实拓展坞使用频率比较小,我个人主要用就是为了插U盘和网线,而且网线一般在需要下比较大的软件时才需要用,平时学校的Wi-Fi勉强能用😂。

第二天(7.19)

今天我主要还是安装了一些之前在win上常用的软件,同时继续体验随航,逐渐弄清楚了随航的相关使用方法,的确特别好用,延迟特别低,几乎感受不到,也非常流畅,就像在Mac上操作一样。晚上安装了IINA这款Mac上的视频播放软件,它能够直接识别视频url并在线播放,如果在Chrome上安装了IINA的拓展,打开一个视频网站,会发现页面地址栏有一个小图标点击它,并允许打开IINA,等待加载后就可以在IINA里观看无广告的视频。

但是,在使用IINA的过程中,我碰到了许多问题,但最终还是被我一一解决🙂,以下我就简单的记录下经验。

安装Homebrew

因为要想使用IINA在线播放视频的功能,需要用到YouTube-dl,而在Mac上下载YouTube-dl一般需要在命令行上使用Homebrew进行安装,我是新买的MacBook,还没有安装Homebrew,所以需要先安装Homebrew,使用如下命令:

1
/bin/bash -c "$(curl -fsSL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Homebrew/install/HEAD/install.sh)"

在安装的同时按照提示输入密码,完成相关要求。

安装YouTube-dl

安装完Homebrew后,就可以直接安装YouTube-dl了,使用命令:

1
brew install youtube-dl

同样等待安装完成。

配置IINA

在偏好设置中点击网络,点击启用YouTube-dl,并填入YouTube-dl路径,YouTube-dl的路径可通过在终端输入where youtube-dl得到。同时若想通过IINA播放YouTube等国外网站上的视频,还需要设置HTTP代理,在HTTP代理后填入127.0.0.1:’HTTP的端口号’。

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,就是在终端安装Homebrew和用Homebrew安装YouTube-dl时,经常会出现443等错误,这是GitHub在国内无法正常访问以及Homebrew的源在国外的原因,要想解决可以给终端设置代理,这里可自行上网查找。

我这里分享下我发现的一个小惊喜,因为M1可以安装iOS上的应用,所以当我安装了Shadowrocket后,我发现终端自动走了代理,能够ping通Google,从GitHub上下东西速度也和从国内网站上下东西相当,这个时候使用终端就非常的舒适了。

image-20210720223032548

小插曲:今天晚上看同学在安装win11,但在睡前还没装完,明天起来看看win11。

第三天(7.20)

今天上午主要是在寻找一个Mac上的好用的写latex的软件,后来我选择了Mactex,看了许多方案后,最终就暂时先用最简单的Mactex配置,暂时不使用大多数人推荐的Sublime text和skim。好吧,主要是Sublime text要付费,我其实全都配置好了,发现要付费我就把它给删了,主要是现阶段我用latex的频率比较低,还没必要购买。

然后今天还下载了超级右键,按下鼠标右键后就可以新建各种类型的文档,有win那味了。

image-20210720222642209

不得不说开发超级右键的这家公司确实不错,很良心,我还在使用的一个截屏软件iShot也是由这家公司写的,也很好用。

再说一句,随航这个功能我真的是❤️上了,是真的好用。

因为平时有写博客的爱好,所以我又下载了picgo这款图片上传软件,同时搭配GitHub作为我的图床,当我截屏后可以直接将图片上传到我的GitHub仓库,同时还会获得图片到外链,能够插入到文章中。

Typora能够使用Picgo作为其默认的图片上传工具,当我在Typora中粘贴图片时,它会自动调用Picgo将图片上传到GitHub上,这时图片的地址就由本地地址变为外链,这样当我将文章发布在我的博客上时,不需要再手动上传图片了,直接调用图片外链即可。

image-20210721012428192

闲的没事把课表一项项手动导入到了自带的日历中….

一个个点开Mac上自带的软件,打开词典时发现词典能够直接查询维基百科,但是因为国内无法使用维基,所以词典上的维基百科也就相当于没有。这个问题决定明天解决,现在太晚了…

第四天(7.21)

上午我查找了词典正常使用维基百科的解决办法,网上的解决方法一般是通过下载Proxifier然后添加socks5端口,添加规则,改变一些配置,最终便能正常使用维基百科,但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使用了Proxifier for Mac v3后,Mac的随航功能无法使用,这对我平时的使用有非常大的影响,虽说也能够解决,但一想到每次都要打开这个软件最终我选择了放弃,使用前一个版本的Proxifier不会产生上述问题,但前一个版本的只支持Intel,不支持M1😞。

最终,我发现surge开启了增强模式后能够直接使用维基百科,实际使用后也发现的确是这样,但surge需要付费买断,我决定先试用14天后再决定是否买断,毕竟词典的维基百科功能平时也不会用的太多。准备等回家后尝试下surge的网关模式,体验下Mac做软路由是什么样的感觉。

image-20210721173547562

到现在,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是疑惑没有得到解答,就是关于Mac的终端代理,我试过surge给出的终端代理命令,也找过网上的相关教程,在我使用curl cip.cc后,返回的IP仍然是本地IP而不是代理的IP,这让我很是疑惑,但终端使用起来又像是开启了代理,这还需要我进一步的查查资料,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。

晚上的时候下载了CS:GO,想看下M1上的游戏体验怎么样,迫于网速原因还没下载完,很奇怪的一点,steam下游戏居然是走的proxy而不是direct。

晚上在tg群上了Spotify的家庭车,Spotify有一个很有趣的功能,就是能通过Mac直接控制iPad的播放、暂停等等,当在iPad上播放音乐时,Mac上也会同步显示,反过来也是一样,延迟几乎为0。现在我在iPad上播放Spotify上的歌曲,然后在Mac上下载了lyricsxX显示播放歌曲的歌词,算是解决了Spotify Mac版没有歌词的缺点。

从今天开始,我将主要使用Safari,我已经把Chrome上的书签以及密码导入到Safari,Mac上使用Safari体验还算不错,主要是我觉得它的UI要好于Chrome。当我想把一个YouTube账户所订阅的频道导出并导入到另一个YouTube账户时,我发现YouTube自带的导出所有频道的功能没有了🥲,一年前明明都还有的….最终可通过安装油猴配合一个脚本便可成功导出,但在我尝试后发现不能导出全部的频道,不知道是为什么。

第五天(7.22)

今天在YouTube上发现了一个清华的博主,点进去一看发现是台湾的国立清华大学,看完了一个视频,感觉还挺有意思的,一个爱学习的大三学生—MushroomWang,长得也挺好看的😌

第六天(7.23)

这两天也没什么去尝试什么新的东西,昨天晚上在用pycharm装一些库,结果其他都装好了,一个scikit-learn装了半天都没装完,电脑还发热特别严重,最终我就放弃了,奇怪,M1不是不怎么发热的吗?前天下了setapp,感觉里面的大部分软件使用频率确实不太高,只有几个用的还算多,但如果直接买断这些软件,钱算下来比每季都订阅还要少,所以我觉得只用Downie,MarginNote,Paste的话,直接买断就好了,没必要一直订阅,这几天我也在用surge,先体验两周再决定是否买断。

关于AirPods:前几天看一直都是预计7月28日~8月4日到达,今天早上突然收到信息变为预计7月28日~7月30日,晚上又收到信息预计7月25日或之前到达!!!上官网查询后发现已经从北京发货了,用顺丰送的,走的航空路线,快的话明天就可以到了😃

第七天(7.24)

今天中午AirPods居然就到了,真的快,总体上使用没什么问题,但自动切换这个功能却无法实现,我不论是更新系统还是重新登陆iCloud都无法解决,准备有时间去Apple店里问问,线上的解决办法看来看去就这几个。

看了会python,但又看不进去,有点担心九月的二级了。

晚上我重启了一遍Mac,发现自动切换功能可以用了, 但从iPhone或者iPad上切换到Mac上却不行,和我下午在网上看的一模一样,苹果的这个功能做的确实稀烂。

晚上电脑休眠了4个多小时后,我打开Spotify想听歌发现无法播放歌曲,我以为是Spotify的问题,后来当我打开Twitch、YouTube发现都无法播放视频并且网络没有任何问题时,我猜测是电脑出了问题,于是我重启了电脑,发现就能正常播放了,我上网查了下,这是macOS系统的一个bug,我看网上的文章都是19年的了,一个bug居然几年了还没修好😔。Mac突然没有声音但是重启后可以恢复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